中國名牌上榜品牌多弱勢 復合地板被疑造假

網友本身計劃的65平全開放廚房(含裝修用度明細)
2016-05-13
傢具賣場供大於求 擴大爭取市場寡頭使人擔心
2016-05-13
Show all

中國名牌上榜品牌多弱勢 復合地板被疑造假

公示榜上弱勢品牌超半 復合地板被疑虛報爭名牌

  已推出7年的“中國名牌”評比在傢居行業遭到的存眷大概從未像本年如許熱切:方才進入“中國名牌”公示名單的實木復合地板品牌正在遭受地板界同仁的質疑,弱勢品牌占折半以上使人發生迷惑。依照中國名牌評比的根本請求,每一個品牌的產銷量將到達180萬平方米,那末10個品牌的產銷量就跨越1800萬平方米,但來自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表現,中國實木復合地板的年產銷總量沒有跨越4000萬平方米,天下最少有近千傢巨細企業有實木復合地板產物,10傢企業就占瞭天下總產銷量的近50%,這明顯是弗成能的。業內知戀人向記者表露,實木復合地板品牌大概正在重蹈建陶行業的復轍,為瞭爭取“中國名牌”桂冠,大概與陶瓷行業一樣有著虛報數據之嫌。

  征象:復合地板名牌小牌當傢

  國度質檢總局牽頭建立中國名牌計謀推動委員會(以下簡稱“名推諉”)7月31日宣佈的“2007年中國名牌產物初選名單”表現,共有170類、872個產物有幸進入這份公示名單。個中,實木復合地板共有十幾個品牌入圍,如盈彬大天然、世友、聖象、宜華yihua、金橋、富爾瑪富林、新元、肯帝亞·伊格、DER德爾、富得利等。

  “這些進入初選名單的品牌乍一看是有很多大腕,然則真正能在實木復合地板范疇叫得響的卻沒有幾個。”宏耐地板總裁對付這個名單沒有認為然,“這10個入圍品牌在全部地板范疇大概有些名望,但在實木復合地板范疇,就沒有太好說瞭”。

  據記者查詢拜訪,2004年得到實木復合地板“中國名牌”稱呼的隻要盈彬大天然、宜華yihua、金橋等3個品牌。對付這3個品牌的終極勝出,地板界業內並沒有大的疑義,但時隔3年,初選“冒出”10多個品牌,業內很多人開端說長道短。

  “像德爾如許的品牌在全部地板行業和花費者心目中切實其實算是大名鼎鼎,但在實木復合范疇,並不是德爾今朝的剛強。”另外一位業內子士指出,新元、肯帝亞·伊格、富得利等品牌在市場上現有的著名度和占領率還“勢單力薄”,是否是“夠格兒”加入中國名牌的評比還很值得考量。

  查詢拜訪:上榜復合地板品牌多弱勢

  依照2005年頒佈實行的《中國名牌產物治理方法》劃定,申請中國名牌產物稱呼除要相符有關司法律例、傢當政策和有關國度尺度之外,還應具有以下前提:什物質量在同類產物中處於海內搶先位置,並到達國際先輩程度;市場占領率、出口創匯率、品牌著名度居海內同類產物前線;年發賣額、完成利稅、產業本錢用度利潤率、總資產進獻率居本行業前線;具有先輩靠得住的臨盆技巧前提和技巧設備,技巧立異、產物開辟才能居行業前線;未湧現龐大質量義務變亂;具有完美的售後辦事系統,主顧滿足水平高級。個中,市場占領率、品牌著名度、年發賣額、產物開辟才能等身分是"評判“名牌”的主要目標。

  地板界人士以為,實木復合地板是一種介於實木地板和強化地板之間的產物,其市場空間其實不遼闊,一方面,在較高花費程度、崇尚天然的人群中受迎接水平沒有照實木地板;另外一方面,在價錢上又沒有如強化地板實惠。瑞嘉地板總裁袁怡德以本身的親自體驗向記者表現,在寬大的二三線都會,實木復合地板推行起來確切沒有太輕易,處於“高沒有成低沒有就”的為難地步。

  記者登錄江蘇肯帝亞木業有限公司的官方網站看到,在其“產物天下”中,實木復合地板產物唯一肯帝亞·伊格一個系列,而DER德爾在其網站上展現的實木復合產物也隻要4種,與大天然、聖象、金橋等品牌多系列的實木復合地板產物比起來,這兩個品牌在實木復合地板范疇的著名度和產物開辟才能就相形見絀瞭。而記者在都城傢居賣場查詢拜訪發明,德爾地板的強化地板系列更受迎接,實木復合地板產物少,發賣也其實不太好。對付新元、富得利、富爾瑪富林等品牌,很多花費者以為在北京其牌子不敷“響”,沒有會挑選購置這些品牌。“如斯說來,進入中國名牌公示名單的實木復合地板品牌大多很弱勢,它們有資歷評為中國名牌嗎?”一名地板界同業如斯提問。

  質疑:企業為評名牌虛造數據?

  “經中國名牌計謀推動委員會研討決議,白酒、修建陶瓷沒有予評價,原修建陶瓷中國名牌產物稱呼沒有再保存。”就在“名推諉”近期頒佈的2007年第4號通知佈告中,如許一個決議讓業界一片嘩然。對付建陶行業,特別是頭頂“中國名牌”光環的陶瓷企業來講,更猶如一顆重磅炸彈。

  對付建陶行業被“逐出”中國名牌評比,業內哄傳的緣故原由是參評建陶企業虛報數據。這一說法在中國名牌計謀推動委員會副主任李保國口中獲得證明。“客歲修建陶瓷行業許多企業的參評數據就有虛偽身分,是以該行業的中國名牌評比就推延瞭一年,目標是給企業一個機遇,誰知本年更是變本加厲,數據比客歲還虛!”李保國太息道,“這個行業太缺少誠信瞭”。

  有瞭陶瓷行業的“知法犯法”,地板行業對此次入圍“中國名牌”公示榜單的實木復合地板品牌的“非議”天然風生水起。一名未便泄漏身份的地板行業專傢表現,參評實木復合地板“中國名牌”的尺度之一是年產銷量要到達180萬平方米。宏耐地板總裁李衛給記者算瞭一筆賬:“假如當選品牌的年產銷量都到達瞭180萬平方米,那末10個品牌的產銷量就跨越1800萬平方米,但中國實木復合地板的年產銷總量沒有跨越4000萬平方米,天下最少有近千傢巨細企業有實木復合地板產物,10傢企業就占瞭天下總產銷量的近50%,這明顯是弗成能的。”

  瑞嘉地板總裁袁怡德絕不避忌地指出,海內實木復合地板年產銷量能跨越100萬平方米的企業“少得不幸”,“這10個品牌中,大概隻要三四傢有氣力參評,其他的,說本身報的數據沒摻水,誰信啊?”盈彬大天然營銷總監林浩表現,他們確定能到達180萬平方米的產銷量尺度,至於其餘品牌是不是對數據“造假”,他表現都是同業,欠好評說。

  對付虛報數據的疑惑,明顯在地板業內相稱敏感,行業治理協會和相幹治理部分都堅持著謹嚴立場。一貫勇於在行業內“放炮”的地板專傢高志華也對此不肯多措辭,國度人造板質量監視磨練中間主任呂斌以“嗓子疼”為由,謝絕瞭記者的深條理采訪,隻是表現評比“中國名牌”是“名推諉”的事兒,與他們無關,未便評價。




Comments are closed.